一、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或误区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否则,在学校里辛辛苦苦教育了一周,却因为一天的家庭消极教育,效果就全部抵消了。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教育效果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家长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法上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现在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误区,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和误区
1.家庭教育中重学业成绩,轻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原本应该是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教育投资上面不惜血本,却忽略了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尤其是思想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期养成。这种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从长期来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对子女过于娇惯溺爱,一味迁就。
父母爱子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子女是有学问、有讲究的。有些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遭一点磨难,一味地迁就,甚至对孩子纵容护短。这种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弱,并且还可能会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3.不顾孩子实际,拔苗助长。
一些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驱使下,从小就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不顾孩子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任意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的,过多地参加各种兴趣班、才艺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4.疏于对孩子的关怀,亲子关系淡漠。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工作、学习进修,忙得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可是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年幼的子女缺少接触和互动,孩子长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这将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5.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指导。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要按照教育心理学的一些规律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些父母不了解也不注意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认为家庭教育知识不需要学习,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盲目照搬别人的教子经验,尽管也在家庭教育上花了很多时间,收效却并不理想。
6.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教育环境恶化。
随着我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单亲家庭逐年增多。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常常得不到父母应有的爱护和关怀,甚至有的经常遭到家长的训斥和打骂。还有的离异家庭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二)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心理矛盾的主要表现
1.“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孩子个性培养的矛盾. 现代经济网络信息时代的人才观已告诉家长们,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极为重要,培养“全能型”人才,即“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相结合”的人才,因此家长们便开始了关心孩子全面发展和培养特长的筹划、准备及无私的“奉献”。如:家教潮的兴起,钢琴、舞蹈、绘画、外语、电脑等等家长们觉得样样都重要,门门都需要,只要项项都学学、试试,总该有一项是属于自己孩子的特长吧。于是乎便有了满满的家教学习安排表,孩子和家长从乡镇到城市,从城东到城西,双休日变成了双学日和双培日,寒暑假变成了“提高”假,为的是孩子求师学艺和全面发展,为孩子能掌握一技之长家长费尽了心血。忙碌的结果是孩子烦、老师忙、家长苦,特长没“长”,看见孩子疲惫的身影和消瘦的脸庞,家长们明明知道玩的快乐远离了孩子,却只能在心中默默的感到内疚,在行动中体现出无奈,“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相结合”如何结合?怎样结合?使家长们感到困惑与矛盾。
2.现代消费观与传统勤俭朴素品德教育的矛盾。“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老一辈的勤俭朴素美德和消费观。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生活条件提高,衣食住行等生活质量的讲究是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体现。质量精品意识,超前消费趋势,名牌产品等“土”、“洋”东西层出不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一方面提倡消费,要培养现代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提倡艰苦朴素的作风;一方面是讲究经济头脑,培养懂经营、善投资,耗费少而收益大的经济意识;另一方是要倡导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舍己为人的社会公德;一方面要讲求实效,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要奉献爱心,扶困济贫。家长们不得不思考:怎样合理消费?在培养孩子高质量消费观的同时,怎样让孩子继承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在充斥行骗的乞丐群中,如何让孩子乐善好施,充满爱心?如此种种,家长们感到迷茫。
3.成功、健康成长与挫折教育的矛盾。 渴望孩子事事成功,希望孩子做人做事都很优秀是每个家长的愿望,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们更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生的道路平坦顺利,身心不受伤害,不受委屈。有些家长认为竞争激烈的年代,忍让可能要吃亏,诚实也许会上当,宽容似乎是傻瓜。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要争、要斗、不要让,要赢、要强、不要输。他们认为如今自己和孩子再也“输不起、亏不得”了。而现在的挫折教育恰恰是要有意设置障碍和干扰让孩子委屈一把,但不少家长对现在提倡的挫折教育持疑问态度,同时面对稍遇挫折就自杀、自残、出走等一些现象和孩子较差的心理承受力又难以接受。
4.独立、求生能力的培养与安全保障的矛盾 。美国部分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这对我国的许多家长来说感到有些“过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担心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培养孩子独立和求生能力的过程中面对我国现在交通秩序状况,让孩子独自上学是否安全?面对现在社会治安情况,孩子独立外出是否妥当?因此许多孩子应独立完成的,独立办到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但面对许多孩子独立生存、自理能力的不足家长们又感到不安和着急。
(三)现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
第1把刀 太多的关爱,使得孩子不知珍惜:现在的孩子得到大人太多的关爱.家长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珍惜父母对他们的爱,实际上正是大人给的太多,孩子才不知道珍惜。
第2把刀 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不少家长不从孩子实际出发,往往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于是父母常常就不断地唠叨,孩子心理上会产生挫败感,想逃避,或产生逆反。
第3把刀 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许多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孩子的意愿之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太多的干预,慢慢的孩子养成了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做主的依赖思想。孩子是家长的产品,如果产品质量出问题,责任就在于产品制造者。很多家长则是一味的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教育!
第4把刀 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有些家长对孩子有太多的期望,这些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舞蹈家、书法家、画家、翻译家、科学家等等,超出了孩子所能及的范围。
第5把刀 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在不少父母那里,孩子把事情做好是天经地义的,而做不好则是是一定要责备的。实际上,孩子做不好是正常的,而孩子做好则是是需要鼓励的。家长对孩子的赏识、鼓励会让孩子越发做得好。家长过多责备,会使孩子失去来自自我尊严的内在动力。
第6把刀 : 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有些家长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变得对自己不知约束,任性、自私。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应该有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相互尊重与平等。父母对孩子的一味迁就会使得孩子缺少对自己的约束。
第7把刀 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一些家长太在意自己的孩子,结果让孩子反过来要挟家长。你不满足我上网的要求,我就不给你好好学习。孩子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家长首要的任务是要让孩子对自己负起责任来。
第8把刀 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道节俭:现在就是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会让孩子生活得好一点。正是这种给孩子太多的享受,导致现在的不少孩子不知道节俭。建议家长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要让孩子懂得节俭是一种美德,不要以爱的名义培养起一个败家子。
第9把刀 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快乐源于饥饿。现在的孩子,物质上的丰富,让他们很少有那种来自己于物质生活的饥饿满足后的快乐;另一方面目前的教育也很难带给他们精神上的追求(饥饿),而没有追求,自然没有满足,也就是没有快乐。所以,对于孩子来讲,家长一定要从精神层面上,从孩子的抱负、志向、梦想、理想等到这些层面上帮助孩子,这样,孩子才会享受到人生更多的快乐。
第10把刀 太多的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沉溺在太多爱之中,就不能成长。许多父母不了解对孩子真正的、长远的爱应该是让孩子成长,让孩子是一个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家长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去经历社会参见对真实的生活,接受真实生活的考验、磨难。
二、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大力发展家庭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对父母的教育,提高其对养护、教育子女的认识,普及有关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帮助研究和解答问题。如今,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正在逐步提高,亲子乐园、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会等有利于家庭教育发展的机构孕育而生,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等宣传手段等传播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便利。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一)几点建议
1.不要严于教子宽于律己。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则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反其道而行。他们严于教子,宽于律己。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每位家长把自己所有的希望与梦想都转嫁到孩子幼弱的肩膀上,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风。然而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最终能真正成龙成风的寥寥无几。孩子不是机器,他也需要有自己呼吸的空间。而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自身需求,甚至无视它们的存在,只一味的强调学习。而涉及到自身学习,就一味的以“年纪大了,记不住啦”等语言搪塞。不读书,不看报,不接触国家大事,闭门造车,不思进取。然而,你却忘了,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你这样按不同标准要求,不但破坏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为孩忆今后的成长留下了弊端。
在某报纸上曾刊载过这样—个中学女孩的日记,恰恰生动地印证了这一点,其中一段写道:“爸妈都在出版社当编辑,可吵嚷起来和街上那些小商小贩差不多。而且他们都是两面派,在家一抹脸皮就吵,出门就换上另一张脸谱,可指责我的时候却一点也不惭愧,两面派!”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严扫地,不能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不能对孩子正面发展加以影响和指导。只能通过一些暴力手段加以强制要求,甚至拳打脚踢、棍棒相加,所达到的也只能是一些反面的效果。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
案,北京房山琉璃河的骆淑萍毒打八岁的儿子王闯案,不正是说明了这点吗。骆淑萍毒打儿子,最终使儿子王闯再也不认她作母亲,并一看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就拿石头砸她,并且还说恨死她了。狠心母亲毒打亲生儿子,亲生儿子不认自己的母亲,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呀!
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落实到实处。要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做好孩子心中的偶像。
2.要关注孩子的倾诉,学会真诚地与孩子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座桥梁。如何架设好这座桥梁,如何使这座桥梁能架设到家长和孩子的内心深处,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然而,现在却有不少的家长,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与孩子进行交谈,只提供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或不会与孩子进行交谈;自身又没有文化素养,一开口就是家长里短,说还不如不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如今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隔阂也越来越明显,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好像隔了一层透明的厚障蔽。记得我曾经问过一位女同学:“你和你父亲的关系融洽吗?”她很直白地对我说:“我现在和我爸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现在我回家从不理我爸,根本就不和我父亲说话。”父母与亲生子女之间本应是血浓于水,而现在不仅产生了隔阂,更有甚者形同陌路。是说孩子拒绝和父母交流沟通吗?我想这是不会的,还是我们所采用的方法不正确。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这是受中国古代等级制家庭关系的残留思想的影响。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古国,从奴隶社会开始,中国就出现鲜明的家庭等级制。这种观念直到现在依然还根深蒂固的残留在少数人们的观念中,父亲的话就是圣旨,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从不考虑孩子的意愿。这就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性格:逆来顺受和坚决抵抗。其实孩子和大人—样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有了自己对待问题的看法,他们有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欲望,并希望能得到家长的认同。即使说的不对,也希望能与家长讨论。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么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遭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其次,不要训斥和怀疑孩子,同时也不要采用经济奖赏的方法贿赂孩子。
某报纸曾登过这么一篇报道:“广州市的一位学生家长在翻儿子的书包时,翻出了许多高档文具,而自己却从未给孩子买过,一问之下才知道,买文具的钱都是靠自己替别人写作业赚来的。在家长的反复询问下,孩子还从书包的夹层中翻出了替别人写作业所得—千多元现金。”可见,家长在采用金钱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时候,忽略了思想道德方面所产生的负效应。虽然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培养了孩子自私、任性、依赖的性格,甚至道德沦丧,那岂不是很可悲吗?家庭是孩子安全、可靠的港湾。因此家长应该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为家庭教育的最终要求,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正的架设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那座桥梁。
3.家长对孩子要把握好一个尺度,不要过于热情。
每位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无庸质疑的。然而你对孩子的爱是否把握了这个尺度呢,这可就很难说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为真挚的一种爱。它是一种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骨肉之情。因此,在很多时候,往往就是由于这份爱倾注的量太重而失衡,而我们的家长们又不去注意,最终使孩广养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4.采用“扬长”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每个人都需要被一种信念支撑和推动。因此,父母应该提高自己的修为,用积极正确的信念来教育孩子。然而在教育孩子时,很多父母往往借鉴“木桶原理”,采用“补短”的方式。因为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板,于是很多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重点放在了孩子的短处上,使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短处上。一个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要开始学会否定自己,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是越补越短。其实,培养出孩子的优势和长处才能使孩子成功,“没有发现孩子的优点是家长的罪过”。如果父母经常发现孩子的短处,久而久之,孩子被催眠,逐渐失去了自信。
父母不妨借鉴“山峰原理”,采用“扬长”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因为优点可以辐射其他缺点,也可以帮助孩子控制其他缺点,提升孩子人生的优势。也许你的孩子只在某一方面优秀出色,父母可以一点点地放大孩子的优点,使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
5.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
现在,有些父母经常发现,有些孩子特别不爱听老师的话,仿佛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没有缘由的抵触情绪。其实,原因可能来源于我们的父母平时无意中在孩子面前指责过老师。比如有的家长开完家长会回来会跟孩子说:“你们班怎么找了这么一个老土的老师?”还有的家长可能因为与老师的观点不合,甚至冲到学校当着学生的面与老师争吵。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摧毁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老师丧失了威信,无法使孩子相信老师并向老师学习。这是一些父母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严肃的认识到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爱抚,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二)典型个案点评及分析
案例一:依赖奖励
明明的小学成绩一直不错,但进入初中后,他在班上的成绩就没有进过前30名。为了让明明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给他买了很多辅导资料,并且经常给他辅导功课。但是初中两年过去了,明明的成绩就是不见提高。
父母经过商量后,对明明许下承诺,只要他考上省重点中学,家里就给他买一台电脑。明明听了父母的承诺后深受鼓舞,学习比以前刻苦多了。初中毕业时,明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省重点中学。父母非常高兴,兑现当初的承诺给明明买了一台电脑。
然而明明进入高中不久,父母就发现物质奖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自从家里买了电脑后,明明放学回家就钻进房间里玩网络游戏,学习反而成了他的“副业”。由于整天沉迷于网络,明明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班上的排名由10多位落后到30多位。更让父母头痛的是,无论他们怎么劝明明认真读书,无论他们再承诺给儿子何种奖励,明明都无动于衷。父母如今整天忧心如焚,担心明明今后很难考上大学。
支招:物质奖励不仅容易让孩子养成没有奖励就不认真学习的不良心态,而且容易使孩子沉迷于物质享受。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端正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认真学习的长久动力。
案例二:迷信家教
从小学到中学,小芳的父母都为女儿请家教老师辅导功课。在家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小芳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拔尖。然而进入高中后,小芳的成绩在班上排到了中下水平。父母对此没有太在意,他们认为高中的课程毕竟难一些,只要有家教老师的指导,小芳学习成绩的提高只是时间问题。
谁知一个学期过去后,小芳在班上的名次比以前还后退了几位。这下父母着急了,他们把原来的家教老师辞退后,又给她换了几个老师,结果小芳的成绩仍然没有什么提高。无奈之下,父母只得求助于小芳的任课老师,请老师帮忙找出女儿学习难以提高的原因。 为了了解原因,老师专门找到小芳谈话。通过交谈,老师了解到小芳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很少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答问题,而是要家教老师帮助解答。时间一长,小芳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不善于对学习中的问题加以思考,同时也没有掌握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入高中后,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的提高,小芳过于依赖家教老师的弊端就明显暴露出来。
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小芳改变了过分依赖家教老师的弊端,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尽量自己解答,实在做不出来的再去请教老师。结果,小芳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
支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教老师不是不能请,但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避免过分依赖家教老师。
案例三:吹毛求疵
露露的父母特别希望孩子成才,所以他们对露露要求非常严格。为了不让露露骄傲自满,父母从不轻易表扬她,而对于她在学习上的大小问题总是毫不留情地提出严厉批评。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小学时露露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比较靠前。这使得父母更加信奉“严师出高徒”的教子理念,对女儿吹毛求疵,发现一点小问题都要无限放大。
露露读初中后,比以前讲究穿着打扮了,还经常收集明星的图片,虽然父母说过她几次,但她都没有在意。有一次班上组织物理测验,由于题目比较难,露露只考了82分,但这个成绩已经是排在前几名了。父母得知女儿物理只考了82分后,就责备她读书不用功,任凭女儿怎么解释也没有用。更让露露气愤的是,父母竟然将考试失利与她平时讲究穿着和收集明星图片的行为联系起来,说她“不务正业”。
此后几天,父母总是念叨着女儿物理没有考好的事。露露对此非常反感,认为父母从来不会肯定她取得的成绩,况且这次物理考得并不差,父母却不问青红皂白地责备自己。露露越想越气,后来干脆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越是劝她认真读书,她就越不想读书,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虽然现在父母意识到了以往教育方式的错误,但亲子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升温。
支招: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尊重,小孩更是如此。家长对于孩子的优点和成绩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应该宽容相待,而不应苛刻责备,否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案例四:缺乏沟通
在同学们眼里,在学校初中部寄宿的杰子生活得很幸福,因为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平时爷爷奶奶经常拎着水果和零食来看他,让同学们羡慕不已。然而杰子并不感到幸福,因为父母很少回家,爷爷奶奶也不了解自己在想什么,所以每当他遇到烦恼时,要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由于长年远离父母,杰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很少和老师交流,也没有玩得很好的同学。平时除了上网外,他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由于经常上网,杰子的成绩始终处于中下游。有一次,父母利用双休日回来看望儿子,谁知在家里和学校都没有找到儿子,于是赶紧在附近寻找,最后在一家网吧里发现了杰子。看到杰子沉迷于网络,父母非常生气,狠狠地责骂了他一番。杰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外面躲了一整天才回家。
看到以前乖巧听话的杰子上网成瘾,父母非常痛心。学校老师知道此事后,将杰子的父母请到学校与杰子进行交流。通过交谈,杰子的父母认识到,是他们平时与儿子缺乏沟通才造成这种局面。此后父母不论生意多忙,每个月至少要回来两三次陪陪儿子,使杰子重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而杰子也端正了学习态度,摆脱了网络的诱惑,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支招: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烦恼和困惑,作为家长,平时应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放任不管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90后的高中生家庭教育
90后这一代的高中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较之他们的父辈要优越许多。但目前这一因特殊的政策而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却也逐渐地暴露出各种问题来,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成长在过多的宠爱和呵护中而“不愿长大”的一代,他们赶上了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年头,接受了系统的、良好的教育,饮食营养、医疗条件也都为他们的成长提
供了优质的保障。应该说,在许多方面,这一代人无疑是强于之前几代人的,比如身体素质、文化教育水平、认知技能等等。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中间也存在着一些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下所特有的问题,暴露出他们在某些素质与能力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方面。 第一,过分优越的环境中所形成的高傲孤僻的性格 新一代的高中生几乎从一出生起,就被父母施以最良好最先进的教育。从风靡一时的“零岁方案”、早期智力开发的热门程度就可见一斑。在父母的精心栽培下,这一代青少年大都有较高的智力,因而使他们在生活各方面都能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但是,过分的自信就会使他们一味地沉缅于崇尚自我的极端自负中,老是看不起别人,把自己囿于不合群的状态,形成高傲孤僻的性格。另外,缺乏同龄伙伴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习惯于独来独往,因而更是助长了高傲孤僻的心态。我们不难从独生子女学生的日常行为倾向中找出与此种性格特点相对应的现象: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言谈中注重个人感受,过分强调个人建议;对新集体,新环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一定距离,冷眼旁观;不喜欢与人分享快乐,独自一人承受忧伤,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内敛、退缩。 第二,失去依赖后产生的恐慌感
作为独生子女的高中生从小就得到过分周到的关心和照料,普遍存在劳动观念薄弱、娇气等缺点。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来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信心,二来在情感上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在父母割不断的绵绵宠爱里,独生子女,尤其是那些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也宁愿停留在总是被关怀、被照顾的角色里,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从而形成心理上的依赖惯性。当远离家门,集体生活一朝成为现实,他们的心境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产生了对新集体生活的恐慌、逃避心态。这种心态打乱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从而引发了种种问题。 第三,从顺境中滋养出来软弱的个性
高中生从进校门到出校门的经历都是相对顺利的。他们不必为上哪个学校而操心,父母会替他们包办好一切。在顺境中长大的高中生们,缺乏像上几代人那样坚定的信仰和执著的追求,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的一面:遇到困难畏缩不前,遇到打击一蹶不振。被老师批评、考试失利、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被他人误解等等都会成为他们产生低沉、悲观、颓废、沉沦等消极心态的直接原因。更有自尊心强、感情敏感的偏激者,甚至会产生想退学、想自杀的念头。这种个性的软弱和退缩以及个性和意志上的脆弱是这一代高中生非常致命的一个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第四,表现欲望落空造成的压抑情绪
独生子女一旦步入人生的青春期,在自我实现意识的需求的归属上明显增强了。独生子女的自我表现欲望要比非独生子女更加迫切。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们容易形成“惟我独尊”的自我意识和优越感,养成不甘心受到冷落、受到轻视的习惯。他们的心理也因此常处于一种积极进取,轻松兴奋的状态,乐意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集体,都是极为有利的。但是他们不容易服人、做事顾虑少、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伴随着表现欲的外露而显现。加之他们的存在环境客观上限制了独生子女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他们缺乏进入集体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和能力,如主持公道、分工合作、团结互助、服从领导、评价比较等等素质。独生子女在由多数独生子女组成的班集体里,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摩擦、碰撞,形成意见纷纭的局面。得不到他人承认、赞同,会使他们积极性降低,从此远离集体、孤芳自赏;更有钻牛角尖者认为“别人在孤立自己”,愤世嫉俗,从而产生压抑、浮躁的情绪状态。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青少年将很难安全、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未来的人生也难有巨大的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独生子女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有社会的、学校的,也有家庭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网络,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在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最初影响。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是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神圣职责。
对于独生子女,父母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哪些最基本的品质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操
往往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孩子迁就、纵容、包庇、无条件满足孩子们一切要求,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不会想去关心别人,这样就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培养孩子心里有他人的情操,首先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饭桌上有孩子爱吃的东西,应教孩子怎么照顾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生日时,教会孩子怎样让家里人一起分享他的快乐;父母亲工作忙,应教孩子学会帮忙做家务;无论家人还是同学朋友生病了,教会孩子关心照顾他人;生活在集体公寓里,教会孩子不能影响他人休息,损害他人利益;等等。
家长还要教育和鼓励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同学,懂得关心集体;在社会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总之,家长可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一种良好的品质,久而久之,孩子心里想的就不会完全是自己,为其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打下基础。 2.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立精神
对于子女独立性和自立精神的培养,家长应有明确的态度,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开始。生活自理是一个人自立的起点,孩子总是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的,需要培养他们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例如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要求孩子学习独立做家务,学会生活的最基本本领;有意识要求孩子出外办理他所能办的事,如购物、寄信、找人。
3.培养孩子勤于劳动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生活逐步现代化,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似乎劳动观念的教育被人们淡化了。没想到这一疏忽却导致孩子的许多“劣迹”:现在的孩子相当普遍存在着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现象和问题。生活上图虚荣、贪享受,互相攀比,追求高消费;劳动上斤斤计较、拈轻怕重、生怕自己吃亏。据调查,现在家庭中孩子能偶尔做一点家务的大约占20%,经常帮助做家务的还不及10%。这说明不少家庭很不重视子女的劳动教育,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这对孩子品格的形成自然要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去体验劳动创造的喜悦心情,在劳动中培养优秀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劳动观念的教育切切不可忽视。
4.培养孩子耐挫心理
在我们周围常听说这种事:某中学生中考考试成绩不理想,心理承受不了,竞想到轻生;某中学生,因受家长较严厉的批评,便离家出走;某个学生因其貌不扬,终日郁郁寡欢,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独生子女更存在这个毛病。人的一生往往会遭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艰难困苦、坎坷、挫折,没有人能够永远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在这一方面,家长应注意的有: ①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尤其是正确看待学习成绩。
②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学会做自我批评。孩子容易用放大镜来看待别人的缺点,不能正视自身的弱点,家长要引导孩子胸怀宽广、性格开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 ③引导孩子向生活中的强者学习,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④让孩子多在生活的风浪中锻炼,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暖房难以培育出能够抗霜的鲜花,斗室难以训练出矫健的骏马。父母要帮助孩子在生活的风浪中经受锻炼成长。